全市各相关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
根据《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伤预防项目及费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人社规〔2024〕3号)和《关于印发辽宁省实施矿山、机械制造、铁路运输、铁路建设施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人社函〔2023〕251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2026年度朝阳市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和项目申报指南公布如下。
一、申报主体及基本条件
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在本市合法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相关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
二、重点领域
经我市工伤联席会议确定我市2026年度工伤预防重点领域:矿山、机械制造、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行业领域。
三、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及基本条件
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在朝阳市合法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参加朝阳市社会保险、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属于2026年度朝阳市工伤预防重点行业领域的相关行业协会及大中型企业。
单位行业划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执行。大中型企业规模划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执行。
(二)申报项目基本要求
1.项目类型。工伤预防项目包括宣传项目和培训项目。面向行业开展的工伤预防项目,由行业协会申报;面向大中型企业开展的工伤预防项目,由大中型企业申报。
工伤预防宣传项目,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宣传工伤保险及工伤预防、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政策,宣传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防范、突发疾病防治等工伤预防相关知识。
工伤预防培训项目,是指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方式,开展工伤保险及工伤预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结合所属行业或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防范、突发疾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典型案例分析与警示教育、互动培训教育,以及常见工伤事故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
2.项目数量。每个单位可申请工伤预防培训项目1个,或同时申请工伤预防宣传项目、培训项目各1个,共计不超过2个。同时申请宣传项目和培训项目的,应当分别填写材料和申报。
3.预算金额。工伤预防费仅用于工伤预防宣传和培训,其中工伤预防线下培训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辽宁省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辽财行〔2017〕457号)等有关规定,培训所在地参培人员除确需安排住宿的外,一般不安排住宿。
4.绩效目标。工伤预防项目要保证实施效果,提高工伤预防费的使用效率:
(1)工伤预防宣传项目绩效目标。按时完成宣传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的工作内容,并在既定目标范围内宣传全覆盖。
(2)工伤预防培训项目绩效目标。按时完成培训项目方案中要求的工作内容,用人单位和职工满意率不低于90%。
5.实施周期。列入计划的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
6.其他要求。同一个工伤预防项目,不能同时涉及宣传与培训内容,否则视为无效申请。
(三)申报材料
1.工伤预防项目申请表(见附件1,原件,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法人代表签字)。
2.可行性报告和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方案(见附件2,3,原件,加盖单位公章)。
3.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表(原件,加盖单位公章)、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硬件条件材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近两年工伤预防(含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宣传或培训项目的实施经验材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6.其它有利于项目实施的材料(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以上申报材料需提供纸质件和PDF电子版扫描件,纸质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报程序
1.审查。市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伤预防项目及费用管理暂行办法〉通知》(辽人社规〔2024〕3号)有关要求,对工伤预防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2.评审。工伤预防项目申报材料符合审查要求的,市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工伤预防专家组,对工伤预防项目开展评审,确定拟于2026年实施的工伤预防项目。
3.审核。省工伤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市报送的工伤预防项目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项目名单。
(五)申报期限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9月10日止,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科(1313室)。
联 系 人:辛宗奇 姚志超
咨询电话:0421-2638811/2638820
附件:
1.工伤预防项目申报表
2.工伤预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伤预防实施方案
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8月20日
附件1:
辽宁省工伤预防项目申请表
申报单位名称 | |||||
组织机构代码 | 成立时间 | ||||
所属行业 | 主管部门 | ||||
申报单位类型 | 大中型企业□ 行业协会□ | ||||
企业简介(简述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纳税、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及数量等基本情况): | |||||
企业过往工伤事故综述: | |||||
业务范围及开展宣传和培训相关业务年限: | |||||
申请项目名称 | |||||
项目预算金额(万元) | 上年度缴纳工伤费总额(万元) | ||||
项目起止时间 | 申报时间 | ||||
项目实施方式 | 申报机构直接实施£ 委托第三方实施□ | ||||
法定代表人 | 姓名 | ||||
身份证号 | |||||
联系电话 | |||||
项目负责人 | 姓名 | ||||
身份证号 | |||||
联系电话 | |||||
可行性报告摘要 | 盖章 年 月 日 | ||||
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意见 | 盖章年 月 日 | ||||
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意见 | 盖章年 月 日 |
附件2:
辽宁省工伤预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伤预防项目基本情况:申报组织或机构名称、法人、地址、电话、设备条件、技术人员、资产规模、业务范围、财务收支、税务等情况。
(二)工伤预防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专业、历年项目负责情况,与项目相关的主要情况。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工伤预防项目开展的背景情况。项目的服务范围、需求分析、发展情况等。
(二)工伤预防项目开展的必要性。项目开展对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意义和作用,对社会、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影响。
(三)工伤预防项目开展的可行性。项目实施流程和环节、设备和人员配置、经验、时间安排;费用预算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项目开展绩效目标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四)项目实施风险及不确定性。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三、实施条件
(一)硬件设备。项目开展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场地(附设备设施清单)。
(二)人员条件。项目开展必备的负责人及其管理能力、主要技术人员的姓名、性别、职称、专业、工作年限等(附技术人员简介和职称复印件)。
(三)技术条件。从事工伤预防业务证明材料;开展项目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四)软件条件。企业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附企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清单)。
(五)事故分析条件。企业对历年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了事故调查、原因分析(附事故调查报告)。
四、预期效果
(一)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情况。
(二)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升、企业现场改善、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三)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绩情况(附实施量化指标)。
(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
附件3:
辽宁省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方案
(框架模板)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具体实施行业、区域需求的紧迫性分析,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论证;
(二)清晰界定本项目受益人群,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等信息;
(三)与开展本项目相关的项目经验支撑。
二、项目方案
(一)项目长远目标:项目预期达成的最终效果,要求清晰、明确、可实现。
(二)项目近期目标:本项目执行周期内可实现的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
目标(聚焦、具体、可衡量) | 目标达成情况的衡量方法及量化指标 |
(三)项目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要求内容详细、时间明确
1、宣传类项目(详细描述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参加人数、所用材料、广告等内容)
(1)线上活动;
(2)线下活动。
2、培训类项目(详细描述培训的课程安排、组织时间、地点、讲师、讲师专业职称、参加人数、培训计划或大纲等内容)
(四)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分析项目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如何应对。
(五)项目预期成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直接受益人群和人数、间接受益人群和数量;
2、对受益人群行为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带来的改变;
3、对重行业、企业、工种带来的影响。
三、项目团队分工
姓名 | 职务 | 专业职称 | 职责分工 |
四、项目预算
申报资金 | (万元) | |
申报资金预算支出明细 | ||
科目 | 明细 | 金额(万元) |
专家费 | ||
劳务费 | ||
项目执行人员的人工成本 | ||
执行项目的培训费 | ||
执行项目的场地费 | ||
执行项目的餐费 | ||
执行项目的交通费 | ||
执行项目的通讯费 | ||
执行项目的印刷费 | ||
执行项目必需器材设备租赁费 | ||
执行项目的其他费用 | ||
税费 | ||
申报资金支出合计 | ||
资金支出合计 | ||
预算编制要求:1.项目支出应当用于受益对象和开展活动,以受益对象和活动为基础编列预算,预算需列明受益人数、人次、支出标准或单次服务金额等,预算的人数和标准应符合实际,并接受社会监督。2.培训费用标准应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执行。3.项目活动确需印刷费、宣传费的,应列明费用的种类、标准和金额。4.立项单位工伤预防费用必须用于培训和宣传项目,不得用作其他用途。5.项目预算是否合理、节约,将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