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
“千名专家进园区”活动是人才工作“五项工程”之一,是激发本土专家内生力量、激活创新动力,融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举措。活动开展以来,专家团队下沉基层一线对接项目,对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持续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对接的主旨
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中心工作要求,加大项目对接力度,着力培养用好本土人才,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重点围绕建设国家级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对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做好14个产业集群对接项目;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对接项目;围绕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对接项目等。通过联合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等方式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实现量质并进,助力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市对接项目120个以上,参与项目的本土专家及团队成员600人以上。其中,每个县(市)对接项目20个以上,参与项目的本土专家及团队成员100人以上。两个区各对接项目10个以上,参与项目的本土专家及团队成员50人以上。立项牵头专家为1至2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项目牵头专家和团队成员应控制在10人以内,专家团队成员专业与立项项目的业务联系紧密。鼓励和支持本土专家+域外专家的合作模式。市(中、省)直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专家开展对接活动。
三、有关要求
(一)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积极为需求单位或专家搭建对接服务平台,在做好对接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专家实际,坚持做好“园区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专家提供服务项目信息”两个信息发布制度。各县(市)区组织、人社、科技、财政、科协等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为专家进园区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搞好服务保障。
(二)全市大学、中职院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深入企业寻求项目合作,发挥产学研政商相结合优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围绕产业发展寻求项目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三)鼓励和支持中省直单位专家组建团队,服务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在评选“朝阳英才计划”人选、朝阳优秀专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柔性引进的专家和专家团队项目要注重吸纳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搞好“传帮带”。
(四)对接项目的名称要求规范、准确,体现项目特点。新增项目要注重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注重吸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家团队应严格按立项书中立项时间结题,无特殊情况,原则上项目不能延期结题。对2024年已申报未结题的项目可继续申报,保持项目实施的连续性,不占2025年立项指标数。
(五)各县(市)区、各单位对申报的对接项目和人才需求信息审核后,由专家团队填写《2025年“千名专家进园区”活动立项书》,于2025年2月28日前将电子版、纸质材料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联 系 人:徐峥,联系电话:0421-2638172
附件:《2025年“千名专家进园区”活动立项书》
中共朝阳市委组织部
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1月16日
附件
2025年“千名专家进园区”活动立项书
申报单位(盖章):
项 目 名 称 | ||||||
项 目 类 型 | 研发□ 推广□ 技术指导□ 培训□ 成果转化□ 其他□ | |||||
服 务 单 位/企业 | ||||||
服 务 周 期(结题周期) | 年 月 至 年 月 | |||||
服务内容及推进措施 | ||||||
项目节点目标/成效 | ||||||
项目总体目标/成效 | ||||||
专家情况 | 牵头专家 | 姓名 | 单位 | 专业 | 职称 | |
获奖情况(至多填2项) | ||||||
姓名 | 单位 | 专业 | 职称 | |||
获奖情况(至多填2项) | ||||||
团队成员 | 姓名 | 单位 | 专业 | 职称 | ||
县(市)区人社部门或推荐单位意见 | 年 月 日 | 市人社部门审核意见 | 年 月 日 |
联系人: 联系电话: